粘度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粘度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是天下大计-【新闻】夏天麻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2:46 阅读: 来源:粘度计厂家

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是天下大计

自今年年初,有关粮食价格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今,随着夏粮大面积收割完成以及5月份CPI的艰难滑落,我们又将站在一个更新的背景下来讨论这个话题。CPI水平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粮食安全要保障,农民利益要保证,从宏观的经济调控目标到基层农民的种地成本,这其中的关联意义需要深刻解读。本期对话,我们请来了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和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主持人:两位专家你们好。现在全国范围内小麦的收获已经过半,夏粮再次获得丰收已成定局,这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止通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取得有老天帮忙的因素,有科技的支撑力量,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在中国有大量农民积极地从事粮食的生产与种植。但我们也了解到,从今年以来因为生产成本的上涨等因素,导致种粮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抑制了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于现实中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隐患,你们了解的情况如何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李先德:今年年初,我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我们在河南小麦主产区实地调研中发现,与往年相比,2007年农民种植小麦单位面积的利润是下降的。2007年小麦生产环节纯收益121.95元/亩,比2006年减少44.27元/亩。生产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用工费用以及生产资料的上涨引起的。尤其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反映非常强烈,其上涨幅度达到25—40%。现在国家虽然一再要求要控制农资价格,但是我们在基层的调查情况表明,这个价格并没有控制住。

而且,我们在计算农民的种粮成本时,把他们的劳动力价格算得很低,只有13.5元/天,但是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农民之间互相打短工的费用基本为40-50元/天,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农民种地收益,他们基本上是不赚钱的。

李昌平: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渐减弱,粮食生产在农业中也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第一,种粮与种经济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仍然较大。目前,粮食与蔬菜效益比为1∶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农民一般都选择种植经济作物,而放弃单纯的生产粮食。

第二,稻农在大米产业中分享收益的比例在急剧下降。2004年以前,稻谷价格和大米价格基本上控制在1∶1.8以内,并且农村农民加工的稻米在中小城市和城镇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现在,稻谷价格和大米价格比为1∶2.3以上,大中城市、甚至小城镇大米市场份额基本上被超大企业占有。

第三,生产资料涨价始终快于粮食涨价。

第四,农村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由于农村短工(壮劳力)价格高于城市,很多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不得不改为单季稻,或选择不用壮劳力即可种植(养殖)的农业项目,从而被迫放弃粮食生产。农村已出现了主要劳动力搞副业、次要劳动力搞主业和主业副业化现象。

主持人: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也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从2003年以来一直实行的各项直补政策,今年年初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这些政策能够抵消种粮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吗?

李先德:今年国家虽然两次提高了最低保护价,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不到10%。而且从粮食主产区的价格来看,小麦的市场价格和最低保护价差不多。所以农民的净收益是在减少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账:粮食保护价每斤最多增加了5分钱,现在我国小麦平均亩产是389公斤,以800斤产量计算,每亩可以增收40元。农民种一亩小麦的成本300元,其中100元是农资。以农资价格25—40%的上涨幅度来计算,这一项就抵消了25—40元。再加上人工、电费水费、机耕机收费用的增加,成本上涨带给农民的压力确实非常大。

李昌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价格总体上涨了4倍,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0倍以上。9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种粮亏本的局面,引发粮农大量撂荒,并导致粮食产量由1998年的5.13亿吨下降到2003年的4.3亿吨。2002年以来的各年,粮食价格上涨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基本同步,并带来了连续4年的粮食增长。去冬今春以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大高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这会再次引发粮农撂荒或改种非粮食作物。

主持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成本在大幅度上涨,但是价格上涨幅度有限,所以农民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这样下去,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李昌平:现在农村劳动力价格和城市基本上相当了,有些农村农业生产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农业的机会成本已经很高了。我觉得,在现在的生产资料价格下,当农村劳动力价格达到60元/天时,粮食价格(稻谷)不能低于1.1元/斤,否则,很难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维持粮食低价格,政府必须明白,社会要适应高价粮食。

李先德:我国的粮食生产之所以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势头,这与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分不开的。即使在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窄的情况,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吃饭需求以及基于传统的对土地的情感,所以仍然坚持种粮。但是对于那些粮食商品率较高的种植者而言,如果种粮没有利润,他们马上就会改行。

主持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维持在一定水平的粮食价格来保证有效收益,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又要防止价格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这两者如何寻求一个平衡呢?

李先德: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CPI高涨,这其实只是表象,其本质是生产资料、人工、石油价格高涨带动了成本的上涨。在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不上涨将会导致生产者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一个周期下来,其引发的市场后果可能更严重———一旦缺少了产品供给,所带来价格上涨更难抑制。

尤其现在我国的粮食价格和国际粮价出现了巨大的倒挂。在1996-2006年的十年间,我国玉米和大米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近年较高的中国国内价格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但是在过去十几个月内,国内国际价格关系发生逆转,世界价格大幅上涨,小麦和大米的世界价格已经大大高于中国国内价格。正是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08年2月和3月两次决定提高小麦和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国家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李昌平:这次粮食价格上涨和历次都不一样,是石油价格站稳120美元/桶,生物能源产业问世,导致粮食需求巨量增长的结果。因此,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具有长期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产资料的涨价是必然的,劳动力涨价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过度压低国内粮食价格,将导致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受挫,粮食增产大好势头就难以保持下去。如果是主动提高国内粮食价格,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粮食,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获得国际贸易的主导权,进一步分享国际粮食价格飙升的好处。

我国近20年粮食生产的经验表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每提高10%,粮食产量大约会增长3%。假如粮食价格提高一倍,即使生产资料价格同步上涨一倍,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会在3年后增长30%,达到6.5亿吨。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在全球性粮荒时代,庞大的粮食出口能力,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非凡战略意义。

主持人:夏粮生产这场战役已近尾声,这是一个漂亮的开局,但要夺取今年粮食的全面丰收,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从国家层面考虑,需要在多个发展目标之中需求平衡,但是如何确保农民的有效收益来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绝对不只是一笔简单的利益账。有粮在手心不慌———有农民愿意种粮是所有的大前提。

电动阀门公司

粉体蝶阀

美标止回阀